經清水塘工業廢水處理利用廠處理後,排出的工業污水變得清澈透明。 鄧霞 攝清水塘工業廢水處理利用廠廠子趙銀紅(右)向記者介紹情況。 鄧霞 攝
  中新網株洲12月3日 題:中國老工業基地株洲清水塘治污“變形記”
  記者 鄧霞 劉雙雙 徐志雄
  曾幾何時,以清水塘地區為代表的湖南株洲大工業,在為共和國創造財富的同時,也給湖南母親河湘江留下了污染嚴重的頑疾。
  當“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傳統工業發展模式漸次推出歷史舞臺時,“污名”遠揚的清水塘也在騰龍換鳥,悄然“變形”。
  滾滾污水直入湘江的場景不復存在,水清見底;前工業時代的象徵——高聳入雲的煙囪轟然倒地;老化工企業關停並轉……11月下旬,記者走進與共和國同齡的工業重鎮株洲,探訪清水塘老工業區的低碳轉型之路。
  重拳治污初顯成效
  位於湖南株洲市西北部的清水塘工業區緊鄰湘江,面積約16平方公里,是國家“一五”、“二五”期間重點佈局的以冶煉、化工、建材、能源為支柱產業的老工業基地。半個多世紀以來,持續排放的工業“三廢”(廢水、廢棄、固體廢棄物),讓其成為湘江流域最為嚴重的污染區域之一,治污刻不容緩。
  2004年,株洲“入選”環境污染黑名單一事極大地刺激了當地政府。從那時起,株洲市歷屆市委、市政府就將“生態宜居的工業新城”作為發展目標,承諾“寧可GDP少點,也要讓市民生活環境好點”。2005年,株洲成功摘掉了全國十大污染城市的“黑帽子”。
  此後,株洲治理環境的步伐一直沒有停歇。淘汰煙囪、關停中小化工企業等一系列治污舉措的實施,讓當地重現藍天清水。
  2011年3月,國務院批覆《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株洲清水塘被列為七大重點治理區域之一。以此為契機,該市制定了《株洲清水塘工業區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總體實施方案》,重點開展歷史遺留重金屬污染治理和企業污染源控制。尤其在2013年,湘江治污被列為湖南省“一號重點工程”後,清水塘進一步提速了轉型發展的步伐。
  目前,株洲市已在清水塘老工業區實施環境污染治理項目28個,累計完成投資36.8億元,建成運行了工業廢水深度處理廠,完成了霞灣港重金屬污染治理工程、大湖重金屬污染治理工程、烏丫港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等,基本實現廢水、廢氣、廢渣達標排放和安全處置。
  投資逾3億元、日處理污水能力5萬噸的株洲清水塘工業廢水處理利用廠,是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工程啟動的第一個項目。
  記者在該廠看到,在最前端處理池,從各企業收集來的已經過處理的工業污水,仍然顯得很“臟”,且散髮出陣陣刺鼻的異味。但經過格柵、均值調節、藥物添加、沉澱、分離、降解等工序後,排出的水變得清澈透明。
  “以往,清水塘區域的化工、冶煉企業各自收集、處理、排放工業廢水。”清水塘工業廢水處理利用廠廠子趙銀紅介紹說,這些化工、冶煉企業各自處理過的工業廢水,雖然達到了國家綜合排放標準,但與國家城鎮污水處理標準仍有差距。該廠的建立為株洲清水塘地區所有工業污水統一設置了一道“閘口”,多家重點污染企業的17個排污口通過污水處理廠的管網進行截斷,所有工業污水統一歸口到該廠進行深度處置,最終實現“一個口子排放、一個標準排放”。
  清水塘工業區內的霞灣港,曾因是50餘家企業的工業廢水集納港,而有“變色龍”之說。
  2011年12月,株洲市啟動了霞灣港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工程項目,投資近2億元對霞灣港進行疏浚治理。經過近兩年時間的綜合治理,沉睡於港底多年的重金屬污染物被徹底清除,共處理重金屬污泥5萬多立方米,污水處理1.8萬立方米,從根本上消除了霞灣港重金屬對湘江水質的污染影響。現在,經霞灣港排入湘江的水已經能清晰看見河底的顏色。
  為強化項目管理,株洲市還開發了湖南首個湘江保護治理數字化管理平臺,對895個項目實施動態管理,併在網站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株洲市市長毛騰飛介紹,該市已將湘江保護和治理“一號重點工程”納入政府效能考核,對不作為、不落實的官員動“帽子”,對違規企業罰“票子”,對違法人員用“銬子”,以鐵的決心、鐵的手腕、鐵的紀律全力推進湘江保護和治理工作。
  綠色搬遷根治污染
  10月27日,隨著幾聲轟隆聲,株洲旗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位於清水塘地區的最後一根煙囪轟然倒地,這意味著旗濱集團株洲基地整體搬遷至醴陵告一段落。
  記者11月底走訪清水塘老工業區時發現,旗濱老廠房早已“人去樓空”,廠區拆除工作也基本完成,只能從高高聳立的“旗濱集團”四字招牌找到些許曾經的痕跡。隨行的株洲市環保局宣教科科長曹浪波告訴記者,現在保留下的兩棟廠房將建成工業博物館,向人們展示清水塘工業區的驕傲與榮光。
  近年來,清水塘工業區內的企業不斷加大環保投入、實施技術改造,環境雖得到很大改善,但難以根治。如旗濱集團株洲基地的三條優質浮玻璃生產線,就受到土地限制無法進行大規模升級改造,生產條件和能耗指標無法根本改善,惟有實施搬遷才能徹底解決。
  早在2008年,株洲市就下發了《關於對一批污染嚴重企業和落後生產工藝裝備的生產線依法責令停產的通知》,正式啟動了清水塘老工業區涉重金屬污染企業關停並轉工程。截至目前,該市已累計關停、搬遷了污染企業80家。
  清水塘老工業區的搬遷改造,不是簡單的企業搬遷複製。搬走的企業,只有實現產業升級,才可能避免對當地環境再次產生破壞。
  今年7月,投資50億元的醴陵旗濱玻璃項目點火投產,產能從原來的三條生產線增加到五條生產線。曹浪波向記者介紹,為實現綠色搬遷,該項目用於環保方面的投入達2.5億元,配套了污水處理、脫硫除塵、餘熱發電、脫硝等設施。
  “拿煙囪來說,本來的設計是100米高,但為了能讓煙氣更利於擴散,他們將煙囪增高至200米。”曹浪波說,通過綠色搬遷、工藝改進,醴陵旗濱的日熔化量雖然從以前的1700噸提高到3100噸,卻每年可削減二氧化硫812噸、氮氧化物332噸,可以說既實現了產業的轉型升級,又改善了環境質量。
  旗濱集團是株洲市第一家啟動綠色搬遷“退城進園”的示範企業,這也帶動了清水塘地區企業綠色改造搬遷的步伐。目前,五礦株冶已關閉了老煉鉛系統,並有初步搬遷意向;中鹽株化也制定了綠色搬遷及改製方案,落實了搬遷承接地,待新基地建成後就適時關閉退出清水塘基地。
  綠色搬遷對於企業來說無疑是鳳凰涅槃的開始,對清水塘而言也同樣如此。株洲市委書記賀安傑表示:“清水塘老工業基地的綠色改造,是株洲加快社會轉型發展、實現工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工作,也是一項民生工程。下一步,將整體推動清水塘老工業基地的綠色改造,決不讓污染企業繼續留在清水塘!”  (原標題:中國老工業基地株洲清水塘治污“變形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vwkwkjid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